网站首页
手机版

民间流传的拆迁补偿统一标准究竟存不存在?

更新时间:2024-04-10 05:02:17作者:未知

民间流传的拆迁补偿统一标准究竟存不存在?

全国各地的拆迁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最近接到很多当事人的咨询电话,大部分都在问类似的问题,我家要拆迁了,现在拆迁是按国家的标准呢还是按地方的标准,这个国家的补偿标准是怎么样的呢?那么,在拆迁中是否有统一的标准呢?接下来就由即明拆迁律师为您答疑解惑。

1、 民间关于拆迁统一补偿标准的由来

最近接到各地当事人的拆迁咨询电话,一来就问国家拆迁的统一补偿标准是什么?某地的统一补偿标准是什么?仔细了解,才知道是在拆迁进程中,拆迁部门并没有下发任何的安置文件,口头告诉当事人你们这个的补偿标准是几百块钱一个平方,当事人仔细问拆迁方的时候,拆迁方这边给的回答就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统一标准就是这样,国家规定的标准就是这样。

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拆迁中是否有统一的标准呢?

2、 拆迁补偿的统一标准实际是一个"伪命题"

拆迁补偿的统一补偿标准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无论拆迁方所说的地方标准或者是国家标准,都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国家的国家的法律法规还是地方性的规章都不可能对拆迁做一个统一的具体的标准。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发展进程不一致,房地产的价格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可能制定一个统一的补偿标准。

2015年的时候网上曾流传《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土地赔偿政策最新版》这样一个文件,这个文件中对制定了具体补偿标准,但遗憾是,流传终究是流传,这份文件是虚假的,没有任何的法律效力。

今年还广泛地流传着这样一则所谓"房屋补偿标准",即"草房赔偿1900/平,瓦房补偿2400元/平,砖砼结构房屋补偿2800元/平"。这样的房屋补偿标准,这其实也是虚假的补偿标准,大家千万别相信。补偿标准从来就不是一刀切的。就连水果,全国也不是统一价,何况房子呢?

3、 拆迁中关于补偿的相关法律依据是什么

首先,在《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了,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补偿就是属于土地上的附着物,具体的补偿标准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其次,在《民法典》中规定,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在此法律中,也表明征收个人房屋应当保障当事人的居住条件,即货币补偿,要保障咱们在周边买得起同样大小的房屋。

再次,《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以及十九条也明确规定,对于房屋补偿应当结合房屋的用途、大小、区位等因素参照周边同类型房屋的市场价予以补偿,保障拆迁后能在周边买得起同样大小的房屋这样才是比较合理的。

综上,在拆迁中,房屋并没有统一的补偿标准,在拆迁中不要被拆迁方的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糊弄了,我们现行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对补偿标准作出过统一的规定,在拆迁中分析好自己房屋的实际情况,了解好周边房价,清楚的明白政府这边具体的补偿方式,这样才能保障自己在拆迁中不被拆迁方牵着鼻子走。

本文标签: 不存在  都是  也不  

为您推荐

离婚时如何计算孩子抚养费(离婚后孩子抚养费用怎么算)

如果双方协议离婚,则可以在《离婚协议》中写明抚养费支付至孩子读完大学,也可以约定好保险费、医疗费、教育费如何承担的问题。对方不支付抚养费的首先有必要和对方先行协商,如果协商不了,则需考虑通过诉讼途径追

2024-06-02 20:09

遇到对方婚内出轨,怎样应对 婚内发现老公出轨该怎么正确处理?

1、收集征集;2、争取子女抚养权。能够证明对方出轨的证据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直接能够确定一方出轨的证据;二证明力相对较弱的证据。

2024-06-02 20:08

买房父母出了钱,离婚时怎么进行分割

1、男方父母全款买房,登记在男方名下,视为对自己孩子的赠与,是男方的个人财产;2、如果登记在女方名下,可能会视为男方父母对女方的赠与,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

2024-06-02 20:08

离婚股票和期权如何分割 离婚 期权怎么分

股票具有财产价值,可以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用婚前财产购买的股票,属于个人的婚前财产,即使在婚后售出得到的价款,一般来说也属于婚前财产。期权是公司在员工婚前授予的期权在婚前授予、行权的,显然属于婚

2024-06-02 20:08

《民法典》司法解释对婚姻产生了哪些影响

1、婚前父母双方为了孩子结婚买的婚房,各自的出资部分以及对应的增值部分,都属于个人财产,在离婚时不作为共同财产进行分割。2、《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2024-06-02 20:08

如果遭遇了家暴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遇到家暴如何保护自己

一注意搜集、保全以下证据:当事人的悔过书、保证书;子女、家人、邻居的证人证言等;二被家暴时,不要进一步激怒对方,尽可能寻找机会离开;三第一时间报警,举报对方故意伤害或者虐待自己;四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

2024-06-02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