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未经批准建房被征收,有没有补偿安置资格

更新时间:2024-03-18 00:01:23作者:未知

未经批准建房被征收,有没有补偿安置资格

近日即明律师接到了这样的一个咨询,刘女士的村里进行征地拆迁,同一个院子的其他人均被安置了,到了刘女士这里却被告知没有安置资格。

为何同一个院子征地拆迁还能有不同的结果?

刘女士是被征地集体组织大王村的成员。因水厂项目建设,县政府征收了大王村的一部分土地,刘女士的宅基地在本次拆迁范围中,但县政府却以刘女士在拆迁范围外另有一处新的住房为由不予安置。刘女士表示,“确实有另外一所房子,该房屋是2008年因宅基地上的房屋年久破损,无法居住,向县政府申请原拆原建、迁建,均被拒绝审批也未告知拒绝理由。

因为丈夫已经去世,原宅基地及房屋是和丈夫的兄弟在一个院子内,我们相处的也并不愉快,于是我就带着孩子在原宅基地外另建造了一处房屋居住。房屋建成后,也去找过县政府对新建房屋进行签字确认,被拒绝。之后,我又多次向县政府请求对新建房屋进行产权确权登记,但至今仍未得到相关部门的确认。因此我至今为止仅有一处宅基地,也就是原先破损房屋的老宅基地,是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我的宅基地和房屋各在一处。”

但是县政府对刘女士的说辞却不认可,县政府认为刘女士有两处宅基地,其中老宅基地在拆迁范围内,宅基地内的房屋,因长期无人管理和居住,早已垮塌;另外一处为刘女士于2008年新建的一处房屋,该处房屋不在征收范围内。

根据《县城市规划区征收集体土地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该办法第十八条明确因历史原因形成有两处及以上房屋的拆迁对象,原则上两处及以上房屋拆迁完毕后,方可安置;否则,只对该处拆迁房屋进行补偿,不予安置。刘女士存在两处宅基地,其中老宅基地位于征收范围内,但是老宅基地上的房屋早已垮塌也不得享受房屋补偿;另外一处房屋未在征收范围内,未被拆迁,不得享受房屋补偿,也不得享受安置。故刘女士不属于拆迁安置对象,不应享受拆迁安置。

刘女士能否得到安置呢?

刘女士的老宅基地属于此次征地范围,刘女士虽然在征地拆迁范围外修建了一处房屋,但该处房屋的修建未得到相关部门审核批准,亦未取得该处房屋的土地使用权;县政府辩称刘女士存在两处宅基地,与事实不符,故县政府认定刘女士不属于征收项目的拆迁安置对象,不应该享受拆迁安置的理由,无事实根据。因此,县政府作为涉案被征收土地的征地及征地补偿安置义务主体,应依法履行征地补偿安置职责,应对刘女士作出补偿安置决定。

即明律师在此提醒各位读者朋友们,千万不要向刘女士这样,未经批准私自建房。当遇到刘女士这样被政府拒绝批准建房,政府又拿不出拒绝理由时,我们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由法院裁定,或者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必要时可以请专业的律师团队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

本文标签: 两处  补偿安置  办法  

为您推荐

签字穷三代?补偿少算1400万,拆迁户心甘情愿当了钉子户

在补偿不合理的情况下,咱们还是要采取合法的救济途径。作为一个钉子户,不蛮干,要依法维权。如果您的实际情况不值得花几年甚至十多年的时间去坚持,那么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壮大维权力量,该申请行政复议要申请

2024-04-29 02:33

小区邻居噪音扰民归物业管吗 小区邻居噪音扰民归物业管吗合法吗

物业公司具有维护小区秩序的义务。按照《民法典》的规定,小区中出现声、光污染,权益被损害者可以请求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进行管制,也可以请求小区物业进行管制,如果侵害者拒不停止其侵害,权益被损害者可以向有

2024-04-29 02:33

补偿未谈好,无证房被定了违建并罚款、拆除,法院:拆迁方违法了

拆迁方违法。无证少证的房屋不一定全部都是违章建筑。即使房屋被认定为违建,也要遵循相关的法律程序进行查处和拆除。务必要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自己的法律救济权利,避免因程序不正当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权利损害。

2024-04-29 02:33

三无产品法律赔偿多少钱(三无产品可以要求赔偿吗)

销售三无产品属于欺诈,消费者可以要求三倍赔偿。购买到三无产品时,消费者是可以向销售方或生产方要求赔偿的,通常有以下几种维权方式:协商和解、投诉调解、行政申诉、提起诉讼。

2024-04-29 02:33

员工严重违反规定可以辞退吗(员工严重违反公司规定)

员工严重违反规定可以辞退。根据我们国家法律当中明确的规定,如果劳动者存在着严重的过错情况之下是可以辞退劳动者的,比如说公司的规章制度当中明确的规定严重的违纪行为是属于一种可以辞退的情况。

2024-04-29 02:33

普法:为了公共利益才能征地拆迁,公共利益指这六个方面!

法律规定的“公共利益”主要是指如下六个方面: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

2024-04-29 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