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白族形式多样的民间音乐文化 白族形式多样的民间音乐文化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4-10 06:16:14作者:未知

白族形式多样的民间音乐文化 白族形式多样的民间音乐文化有哪些

文章目录:

1、白族形式多样的民间音乐文化

2、形式多样的京族舞蹈

3、畲族民族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运动

4、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土族民间运动

5、形式多样的梅家坞茶文化

6、猜你喜欢:

1、白族形式多样的民间音乐文化

白族是一个融合多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白族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推移中,不断继承与发展本民族文化,同时又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因此,便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色彩鲜明的文化特色。今天我们着重看一下白族的民间音乐,下面随小编一起走进白族,看一下形式多样的民间音乐文化吧。

白族简介

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散居于云南昆明、元江、邱北、南华、丽江、兰坪、碧江、维西、保山、泸水等县以及四川西昌、贵州毕节地区。人口1131124人。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通用汉文。白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据史载:唐贞元十六年,南诏王异牟寻曾组织过庞大的乐舞队,赴长安向唐皇室进献歌舞,演出《南诏奉圣乐》。

在此以前,唐皇朝也曾向南诏王赠送过“龟兹乐”和“胡部乐”。明代实行屯田、移民的政策,大量汉族人民迁居大理地区,和白族人民共同耕耘于洱海岸边。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白族民间音乐和汉、普米族的民间音乐相互交流,形成了密切的联系。白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春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石宝山歌会、耍海会(农历八月八日)等都是民间歌舞的盛会。

音乐特点

白族民歌的歌词结构,习称“山花体”。每首歌词皆8句(其中第1句为衬词)或7句为一段。8句歌词的字数是7775七句的字数是775、7775。有时句中字数有所增减,但都属于“山花体”的变体。与歌词结构配合,旋律也由两个乐段组成,第2乐段是第1乐段的变化重复。

音乐分类

白族调白语称“白儿祜”,意为白曲,类似山歌。因各地不同,故常冠以地名,如“大理白族调”、“剑川白族调”、“洱源西山白族调”以及昆明、元江、泸水等地的白族调等。大理白族调,剑川白族调。流传于剑川、洱源地区。曲调质朴、流畅,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亦可作为说唱曲调使用。洱源西山白族调,流行于洱源县西山地区及云龙县相邻的山区。音乐多为五声音阶羽调式,也是乐段的变化反复结构。男女声均以真声演唱。白族小调与白族调不同之处,在于爱情内容较少,可以在家里、街巷中演唱。如“泥鳅调”、“海东调”、“麻雀调”、“栽秧调”等。

叙事歌有流行于洱海四周的大帛曲(又称“花柳曲”),流行于山区的“打歌调”。此外,尚有风俗性民歌、儿歌,哄娃娃调等。歌舞音乐有“打歌调”、“霸王鞭调”、“耍龙舞”、“耍狮舞”、“绕三灵”等,音乐都较欢快热烈。大本曲音乐大本曲是白族传统曲艺的曲种。其唱腔按传统的说法,有“三腔九板十八调”。“三腔”指的是3个艺术流派:流行于大理城南的称为南腔;流行于大理城北的称为北腔;流行于洱海东岸的称为海东腔。

“九板”指的是9个曲牌,是大本曲的基本唱腔,如正板、平板、高腔、脆板、大哭板、小哭板、阴阳板等。“十八调”指的是18首来自民间的民歌小调,是大本曲的辅助唱腔,如老麻雀调、螃蟹调、放羊调、花子调等。一般由1人演唱,1人弹三弦伴奏。明清时代吹吹腔、大本曲剧本和唱本吹吹腔音乐吹吹腔是白族的传统戏曲剧种,历史悠久,现称白剧。其音乐属于联曲体。唱腔有小生腔、须生腔、小旦腔、摇旦腔、英雄腔、丑腔、高腔、平腔、二黄腔、大哭腔等。主要以唢呐和打击乐伴奏。

器乐分类

器乐白族民间器乐曲主要有三弦曲、唢呐吹打乐、洞经音乐等;此外尚有古曲和竹笛、口簧、木叶等演奏的曲调。三弦曲乐器有龙头三弦、小三弦以及常见的汉族三弦3种通常演奏的三弦独奏曲有剑川白族调、“洱源白族调”、“泥鳅调”、“蜜蜂过江”、“过山情”以及曲艺大本曲的前奏曲“大摆三台”、“小摆三台”等。

唢呐吹打乐白族人凡婚丧、庙会、年节、舞狮、耍龙、赛龙船以及在演唱吹吹腔时,皆演奏唢呐吹打乐。乐器有白族大唢呐、小唢呐、过山号以及锣、鼓、钹等。曲很多,经常演奏的有“栽秧调”、“耍龙调”、“迎亲调”、“拜堂调”、“送客调”、“大开门”、“小开门”等。此外,洞经音乐也在白族人民中流传较广。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各种人才辈出。

音乐历史

古代白族有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踏歌。南诏白族诗人杨奇鲲的《途中》、杨义宗的《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等诗被称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诗》中。《望夫云》、《蛇骨塔》、《杀州官》、《钩曰头》等文学作品,歌颂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南诏有名的《狮子舞》,在唐朝时已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在唐朝宫廷里被列为唐代音乐14部之一。《白族调》是流传甚广的“三七一五”(前三句七言,后一句五言)的格律诗。15世纪中叶,有些文人应用这一民歌形式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如杨黼的“词记山花碑”。白剧“吹吹腔”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您可能还会喜欢:

白族蝴蝶会,对爱情的独特纪念

妙不可言的傈僳族葫芦笙舞乐和葫芦笙

傈僳族葫芦笙舞乐的历史渊源及特点

畲族民族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运动

2、形式多样的京族舞蹈

京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唱歌跳舞是京家人最普遍最流行的交际和娱乐活动。尤其是在京族哈节的民族节日中,人们都唱歌跳舞来庆祝,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那么京族文化中,都有哪些特色的京族舞蹈呢?一起来看下吧。

京族节日里传统的民间舞蹈主要有“跳天灯”、“跳乐”、“花棍舞”和“竹杆舞”等。

“跳天灯”就是祈求海神保佑的舞蹈。由四个、六个或八个女子表演,他们身穿白色长衫,黑色长裤,头顶一个碗,上面燃着三枝蜡烛,两手各拿一只杯子,杯中也燃着蜡烛,随着鼓点节奏的快慢一面手托蜡烛转

3、畲族民族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运动

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是畲族文化的一大特色,畲族体育运动形式多样,主张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畲族在发展民族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与世界体育文化相融合。小编很好奇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都有些什么,你们也跟小编一样想知道吗?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畲族武术

畲族武术基本上可分作棍术和拳术两大类。由于根术器械的长短及其功用有别,又有不同的名称:一种叫“丈八棍”,长一丈二尺,由单人耍弄;另一种叫“齐眉棍”(或称“盘柴槌”)长六尺(或四尺八寸),供两人对打。棍术动作复杂多样,有双头槌、三步跳、四步半、七步、九步、猴子翻身、天观地测等。

拳术(又叫“打工头”)在一些合族山村十分普及。做为拳术的一部分,还有令人叫绝的点穴功夫,有这种绝技者多是德高望重的老拳师。畲族拳术流传于金涵、七都、九都、八都、飞鸾、漳湾、城南一带畲族聚居村落。主要有龙尊拳、虎尊拳等。其主要动作有冲、扭、顶、搁、削、托、拔、踢、扫、跳,其步型稳健,坐马前轻后重,用三角连环马,利于攻守转换,出手则多用短打即收。使用器械有锄头、扁担、棍剑等。金涵乡畲民曾在第三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表演过拳械对练和对棍。

二、舞龙头

宁德畲族同胞,每逢节日,必有舞龙头活动,流传八都的猴盾和飞鸾的南山一带,用以纪念民族图腾,祝福村寨平安、庄稼丰收、族人欢乐。舞龙头曾在第三届民运会上表演并获表演奖。

舞龙头来源:一种舞龙运动,原是畲族的一种祭祀活动。器械只有龙头,没有龙身和龙尾。龙头和绣球用篾子编扎,用彩纸糊裱而成,直立安在木桶上。运动参加者为七至十人,一人持绣球,其余持龙头。在锣鼓声中,龙头随绣球翻滚、跳跃,该运动集技巧、武术、杂技、体操运动为一体,有各种造型,如迎龙伞、龙抢珠、龙珠伞大会串等。其运动形式有平地和桌子上两种。平地套路有龙王滚车、鲤鱼翻白、鲤鱼翻梁、猴子翻梁、小合包、大合包、雪花介顶、龙王成楼等。桌上套路有开四门、画眉四角、画眉跳对门、鲤鱼上滩、鲤鱼下滩、鲤鱼跳龙门等。

三、舞铃刀

又叫舞铜铃、舞钢刀。流传在闽坑、八都一带山区畲村。有跑、跳、冲、刺、劈等动作,由驱鬼待平安仪式而来。传统习俗只许男畲民参加。1949年后,经过整理,摒弃了封建传统,吸收女畲民参加活动。成为一项活泼、有力的传统体育项目。曾在全国首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表演。

四、打尺寸

尺,代表断弓,寸即是残矢之意。其中“尺”长约一米,直径约2厘米的木棍。“寸”长约40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0.5厘米的竹片,比赛在类似平整的链球区内进行,分投寸区、击寸区、落寸区三区域。击寸区为直径2米的圆形区域;投寸区的投手和击寸区的击手平行。投寸区与击寸区的圆为4米。落寸区是一个60度角的扇形区域。

相传畲族将领蓝奉高反抗唐王朝的武装斗争,以断弓横扫敌人的乱箭而获胜。后来,畲家子孙世代都训练弓击乱箭的本领,以示纪念。这项体育活动流行在福建东部的畲族聚居地区。每逢节日或农闲之时举行,通常是人们围在空地上打起尺寸,久而久之,形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活动。

这项活动参加者至少两人,多则五、六人。在活动场地上画一个圆圈,一人手持木棍站在圈内,月棍击竹条飞向前方,其他人在前场奔接,接到者可得一定“尺寸”。未接住的竹条被就地拉起后可向圆圈投去,持棍者可用手接,也可用棍击出。若竹茶投中圈内未被接住或未被击出,则投者得胜,持棍者换人。如竹条投落圈外,或被击出,其落点经丈量后,根据距离远近给予持棍者一定“尺寸”。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得到规定“尺寸”或得尺寸多者为胜。

您可能也喜欢:

精美绝伦的侗族服饰文化

侗族文化大歌的重要价值

侗族文化:侗戏的艺术特点

侗族牛腿琴的来历传说

4、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土族民间运动

在我们小时候玩过许多的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也是生动有趣。但是这些游戏不是每个民族的小朋友都跟我们一样是玩着这些游戏,他们可能有着我们所不知道的游戏,这些游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可能成为某个民间运动。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土族文化吧!

土族是中国西北的一个古老民族,现有人口将近20万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民和、大通两县,其余散居在同仁、乐都、门源等地。还有少数人居住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自称为“蒙古尔”(意思是“蒙古人”)、“察罕蒙古尔”(意思是“白蒙古”)、“土昆”(意思是土人,吐浑音转)、“土户家”等。

居住地附近的藏族人称他们为“霍尔”(对藏北游牧民的泛称),汉、回族人称他们为“土人”、“土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称为土族。过去土族只有语言,有互助和民和2个方言,没有文字。基本词汇和蒙古语相同或相近。过去通用汉文,1979年青海省有关部门制定了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土文方案(草案)》已试行推广。土族原信奉多神教,一些人信奉道教。元、明以后普遍信仰喇麻教。

土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内容丰富。主要有:

轮子秋:又称转轮秋、车轮秋,土族语称“卜日热”,意为“旋转”、“转轮轮”。土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历史悠久,流行于青海互助县农村,农闲季节或喜庆节日时举行。过去,比赛使用的轮子秋是大板车上的车轮与车轴。近年来,使用钢管做轮盘,装上滚珠轴承,饰以彩旗飘带,精致美观。今已成为运动会的表演、比赛项目。

赛马和赛牦牛:这是土族男子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历史上土族男子以擅长骑射而屡建战功。如今互助县的东沟、丹麻、松多、五十等地还定期举行传统的。

打毛蛋:这是土族妇女、儿童所喜爱的一种游戏。毛蛋系一直径五点六公分的圆球,用自捻的毛线缠绕而成。打法有拍、盘、转、穿裆等,以难度和多少定胜负。

台毽巴嘎:土族语,意为“踢毽子”。一种儿童体育游戏,由古代汉族蹴鞠运动演变而来。有双人赛,或数人分成两组赛,比赛时以踢数、花式定胜负,负方要受罚。

丢钱:亦称“丢尕儿”、“尕卡尔达”。过去土族青少年玩的游戏。母胡古瓦日。土族语,意为“抓子儿”,土族民间儿童游戏,由北方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嘎拉哈”演变而来。一般为两人或三四人玩。

合尼瓦日:土族语,意为“抓羊”。土族民间儿童游戏。玩时,一人扮狼,一人扮牧羊人,其余的人均为羊,狼要吃羊,牧羊人挡住不让狼捉住羊,最后以狼捉完羊,或牧羊人保护住羊为胜。解绷绷。一种儿童游戏,多为土族女孩所喜爱,可能来自汉族相同的民间儿童游戏。一般两人玩,玩时用一根细线绳,两人轮流解绷,绷构出各种几何图形,能者为胜。

罕跃:土族语音译,意为“帝王走”、“首领走”,即“围帝王”。旧时,一种民间棋类游戏。相传古代土族先民在罕(首领)的率领下,把大本营(圈)里的牲畜羊、马等赶出来,向外扩大草场,以便扩张其势力范围,互相争霸。后来,演变成为一种弈棋。

母胡古瓦日:土族语,意为“抓子儿”,土族民间儿童游戏,由北方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嘎拉哈”演变而来。一般为两人或三四人玩。合尼瓦日。土族语,意为“抓羊”。土族民间儿童游戏。玩时,一人扮狼,一人扮牧羊人,其余的人均为羊,狼要吃羊,牧羊人挡住不让狼捉住羊,最后以狼捉完羊,或牧羊人保护住羊为胜。

解绷绷:一种儿童游戏,多为土族女孩所喜爱,可能来自汉族相同的民间儿童游戏。一般两人玩,玩时用一根细线绳,两人轮流解绷,绷构出各种几何图形,能者为胜。

您可能还喜欢:

东乡族庄窠的房屋建造与形成

水族服饰中的颜色偏好与禁忌

享誉千年的水族九阡酒

历史悠久、多种多样的水族剪纸艺术

5、形式多样的梅家坞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喝茶的习俗当然有讲究。形成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一系列习惯,喝茶早已经是人们日常的习惯了。梅家坞茶文化是怎样的?一起来饮茶文化中看看。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梅家坞就已是对外宾开放的定点观光区,几十年来共接待过上百个国际名人和国家元首。1953年至1962年期间,周恩来总理曾先后5次来到梅家坞村视察、指导农村工作,将此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2003年10月江泽民主席来梅家坞茶文化村视察,2006年4月3日,曾庆红副主席又来梅家坞视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年起,经过5年的整治和创建,梅家坞茶文化村已是一个融青山绵绵、溪涧潺潺、茶园蓬勃为一体、散发出浓郁朴实民风和茶乡风情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乡休闲园区,重现了“十里梅坞蕴茶香”的自然秀丽风貌。

梅家坞茶文化村现有160余家乡间茶坊,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多语种接待室,为前来观光的宾客讲解梅家坞茶历史、茶的采摘、炒制和茶的功能等内容,并进行茶艺表演。在每年春季游客还可亲自参与春茶采摘,亲身感受浓浓的茶文化气息,尽享茶文化生态自然之美、农家风情之乐。作为杭州中国茶都的重要载体,梅家坞茶文化村已成为杭州对外的一块“金字招牌”。

龙井茶是我国着名绿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

龙井茶因其产地不同,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三种,除了西湖产区168平方公里的茶叶叫作西湖龙井外,其它两地产的俗称为浙江龙井茶。

龙井茶始产于宋代,明代益盛。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龙井茶泡饮时,但见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者为极品。根据采摘季节的不同分成黄毛丫头茶、明前茶、姑娘茶、嫂嫂茶、婆婆茶等好几种。

6、猜你喜欢:

本文标签: 白族  音乐  文化  民间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