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彝族文化:彝族摸奶节特色

更新时间:2023-04-04 18:10:50作者:佚名

彝族文化:彝族摸奶节特色

文章目录:

1、彝族文化:彝族摸奶节特色

2、彝族乐器,彝族特色乐器

3、惟妙惟肖的彝族“跳菜”文化

4、详解:彝族礼仪文化

5、巴蜀彝族风俗,彝族文化特色

6、猜你喜欢:

1、彝族文化:彝族摸奶节特色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而在彝族中有一个惊人的文化,那就是“鬼节”,又称“摸奶节”,在这天,在街上遇上喜欢的姑娘,都可以摸一摸她们的胸部,小伙子以摸到为吉祥,姑娘则以被摸为吉利,距今已经有悠久的历史。

那么,下面就随小编一起从彝族文化的角度去看看吧!

节日由来

楚雄位居云南省东北部,自古就是一个彝族部落居住地,行政名称叫楚雄彝族自治州。在这里生活的大部分是彝族人民,随着人口的流动和迁徙,现在汉族在这里居住的人口比例大约在40%。实际上是一个彝汉共居的地区,

彝族的摸奶节是举办在楚雄州双柏县鄂嘉镇,整个楚雄彝族自治州也就鄂嘉镇举办这个摸奶节,摸奶节的由来是在隋朝年间,因为年年征战,鄂嘉的彝族轻壮年很多在20岁以前就战死沙场。当时鄂嘉的轻壮年经过战争剩下的不到10%,所以这里的百姓就请巫师来对这些亡灵进行超度和祭奠,巫师祭奠后对百姓说,这些年轻的勇士在阴间去了后,其它的都不需要我们活着的人准备,他们基本上都没有碰个女人,所以他们需要还没有定亲的黄花闺女10名下去陪伴他们。并且这些亡灵要求只要奶子被男人摸过的都不要,十天后这10名黄花闺女必须送下去。

巫师的这个旨意下达后,家里有姑娘的、和年纪在15岁以上的姑娘们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最后还是聪敏的族长说话了,他们在下面不是说,奶子被摸过的都不要吗?毕竟他们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在阴间的需要,就把现在还活着的人的性命不当回事了,但是阴间的亡灵也不可得罪,所以族长就决定我们举办一个摸奶节,让我们的黄花姑娘的奶子都被男人摸一下。就这么第一届摸奶节在隋朝年间就举办了。

节日活动

当地的未婚男女会在这一天出门赶集,找对象。一旦对上了象,就会手牵着手钻进山坡上的松树林子里,而更多的人,包括外来的游人,如果在街上遇见喜欢的姑娘,都可以摸一摸姑娘的胸部。在这一天里,被摸了的姑娘是不会生气的。

鄂嘉镇位于哀牢山东麓,地处双柏县西南部,是个有着近两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镇,是我国集古、奇、雅、秀的“袖珍”小城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至七月十七,就是鄂嘉镇著名的“鬼节”,又称“东方情人节”或“摸奶节”,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地方性民族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四方群众从各地赶来,在小镇上唱3天、跳3夜,伴着三弦弹奏,万人同乐。

鄂嘉“鬼节”中,有丰富的文娱活动,包括山歌对唱和民族传统体育比赛,以及通宵电影展映;同时开展商贸交流活动。在农贸市场,白天举行特色农副产品交易,晚上经营冷饮烧烤;虎山路举办外来商品展销会;嘉兴路为特色汤锅、小吃一条街。

山里小镇的“鬼节”蕴含丰富的民族特色,而在楚雄彝人古镇,“鬼节”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狂欢舞会。夜幕降临,景区内悬挂的不同形状的南瓜灯吸引了游客的目光,这些南瓜灯被雕刻成了神态各异的面具造形,颇有西方鬼节的风味。在毕摩颂经祈福中,篝火燃起来,游客戴上面具,一场假面锐舞狂欢派对活动拉开序幕。古镇工作人员头戴面具,穿着骷髅服及其他服饰,围绕桃花溪及威楚大道游行,手拿糖果及小礼物向周围人群发送。游行中,“众鬼”一边向围观的观众扮“鬼脸”,还会做出诙谐的搞笑动作,不断和游人互动,最后古镇还会评出最恐怖化装奖,把“鬼节”活动推向高潮。

2、彝族乐器,彝族特色乐器

我们熟知的少数民族几乎都是载歌载舞的民族,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嗓音以及各有特色的歌舞,其中配乐的各式各样的乐器更是少不了的。本期小编就带你去彝族文化看看彝族的特色乐器有哪些。

彝族人十分喜爱器乐歌舞,因此,拥有各种各样的颇具民族特色的乐器,其中有些乐器与周边其他民族所共有,有些则独具特色。彝族的乐器种类极多,按现代乐器分类,弦乐器主要有月琴、口弦、三弦、牛角胡琴、三胡;管乐器主要有巴乌、马布、葫芦笙、擎芦、克西觉尔;打击乐器有铜鼓、克拉蒙、额格子膜等。

彝族主要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

月琴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弦普遍为两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口弦是用竹质、铜质制成形状像竹叶的簧片,在中间有一簧舌,靠控制呼吸来调节音色。

“玛布”是彝族独特的乐器之一,其吹奏特点是利用鼻孔吸气,让鼓腮连续不断送气,可模仿婴儿啼哭,鸟雀鸣唱。

葫芦笙和唢呐,多用于吹奏彝族民歌和曲调。

口弦是一种独特而简易的乐器,由几片长约七八厘米的薄簧片组成,有竹片和铜片两种,最少的两片,最多的达五六片。竹制的音色深厚、低沉。铜制的音色清脆、秀丽。吹奏时以手指拨动黄片,利用口腔共鸣变化音色。簧片除发出本音外,还发出十分优美的泛音,构成音乐较宽的曲调。

3、惟妙惟肖的彝族“跳菜”文化

彝族的跳菜其实是一种在云南的彝族民间一种非常独特的上菜形式与宴宾时的最高利益。也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的结合。大家或许对于这种跳菜文化不是特别的了解。那么,大家对于这种跳菜文化是否感兴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了解一下彝族的跳菜文化吧!

彝族跳菜的简介

彝族跳菜,就是舞之上菜,是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族民间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节。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两则一溜摆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跳菜”通道。三声大锣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民乐齐奏;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高腔吆喝声与纯真优美的民乐声,汇成一曲高品位的民间交响乐而令宾朋好友欲仙欲醉……

彝族跳菜的内容

彝族跳菜是一种彝族的独特的风俗习惯,是一种最高的礼仪,跳菜“总理引导众”跳菜“高手登场亮相。他们供揖拜诸位厨师和乐师之后,”跳菜“宴正式开场。”跳菜“者通常用黑漆溜金木盘,内装8碗(碟)菜,在神秘豪放的”呜—噻噻“的吆喝声中,只见顶着托盘的光头汉子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另一个头顶和双臂各撑一菜盘(共24碗)的汉子紧随其后入场。他们合着古朴纯厚的民乐协奏曲,脸上作着滑稽风趣的怪相,跳着歪来复去而又轻松、优美、流畅、连贯的舞步,一前一后登场。两位手舞毛巾的搭档,则怪态百出,形如彩蝶戏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为其保驾护航。

一对托菜手即要上菜四桌,搭档把32碗菜摆成回宫八卦阵,每碗菜都象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规矩逐一落桌,丝豪不乱。

一对托菜手刚退场,只见一位头顶托盘内装12碗菜,口中衔着两柄铜勺,勺上各置一碗菜,双臂各叠5碗菜的“空手叠塔”顶极高手合着鼓乐声上场。那一起一落、摇来晃去的舞姿使众宾客为之捏一把汗,生怕盘翻菜洒而不敢出气。只见表演者从容自如,重叠在他臂、口、头上的24碗菜却随着他的舞姿位置变换而稳稳当当,连一滴汤汁也不曾溅落出来。表演者臂、肘、手、口、头功齐用,开张整合,缓急有序,让您在“天人合一”之中见美、见奇、见情,令人不能不为之惊叹叫绝。

彝族跳菜是在云南南涧县比较盛行,南涧县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民族特色经济,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点来抓,全力打造南涧独有的彝族民间民俗――跳菜文化和跳菜经济。

彝族跳菜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是彝族人用来表达喜怒哀乐的形体语言,并通过这种语言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彝族文化的特色所在。

您可能也喜欢:

浅谈蒙古族的习俗文化有哪些?

浅谈东乡族的风俗习惯

民族文化:蒙古族的由来

民族文化:满族的由来

4、详解:彝族礼仪文化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都很讲究以礼待人。每个民族的待客礼节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客人为先。彝族的待客礼仪也不例外,只要有客人到,他们必定会杀牲待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彝族文化中的礼仪文化吧。

彝族是一个文武并重,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长幼之间,谁长谁幼,谁大谁小,不仅论年龄,还依据父家谱蝶或母系谱蝶的长晚来定,不许喊错。在特殊的公共场合里,就坐排位要以辈数大小排列,长辈在场时发言不准抢先。彝族有“客人长主三百岁”之俗话,凡有客人来,必须让位于最上方,至少也要烟茶相待。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牲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

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夹菜、泡汤。

5、巴蜀彝族风俗,彝族文化特色

在巴蜀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共同构成了巴蜀地区特有的风俗文化,让巴蜀文化有了更多的内涵。今天,要介绍的是关于巴蜀地区彝族的风俗文化特色。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彝族是四川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有152万,大多居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的峨边与马边。彝族的祖先是从西北高原南迁的羌人与本地的古老部落融合而成。汉代的窄都夷、斯榆、冉、昆明,唐代的白蛮和乌蛮,与后世的彝族有渊源关系。安宁河谷是四川境内彝族长期的活动中心。

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在建国前还比较完整地保存着奴隶社会形态,建国后逐步废除了奴隶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彝族文化有自身的特色。住房多为土木结构,一般房层低矮无窗,其高楼式民居与瓦板式民居也很有特色。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右斜襟的上装和多拓宽脚长裤,头顶留二三寸头发一小块,称“天菩萨”。头上裹以数丈长的青兰布包头帕,名日“英雄结”。男子以无须为美,左耳带耳珠穿丝线。女子穿多褶长裙。男女外出皆穿“擦尔瓦”披风,形如斗蓬。宗教祭祖活动由毕摩主持。

彝族有自己的音节文字,称为文或罗罗文、毕摩文。彝族有自己的历法和天文学,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彝族有许多重要的文学著作,如《勒俄特依》(创世纪)、《玛木特依》(训世经)、《阿姆尼惹》(哭嫁歌)等均流传至今。

6、猜你喜欢:

本文标签: 巴蜀文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