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朝鲜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朝鲜族的传统乐器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2-10 07:18:27作者:未知

朝鲜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朝鲜族的传统乐器有哪些

文章目录:

1、朝鲜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2、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朝鲜族建筑

3、复杂的朝鲜族的传统婚礼民俗

4、伽倻琴,独具特色的朝鲜族乐器

5、朝鲜族传统食品:打糕的由来

6、猜你喜欢:

1、朝鲜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在这个时代家长大多数让孩子去学习钢琴、小提琴、架子鼓之类的乐器,忽略了传统乐器的传承,传统乐器也是十分优美的。接下来跟小编一起去朝鲜族文化看一下他们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多种,洞箫、短箫、筚篥、唢呐等吹管乐器;奚琴(乡胡)、四弦奚琴、牙筝等拉弦乐器;玄琴(玄鹤琴)、伽倻琴等弹拨乐器和杖鼓(长鼓)、手鼓、架鼓、大锣、大金、小金等打击乐器。其中伽倻琴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乐器之一。流传至今的只有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

长鼓:打击乐器,亦称“扙鼓”。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朝鲜族地区。长约70厘米,鼓身木质呈圆筒形,鼓的两端粗空,鼓面蒙皮,鼓腰细小而中实。以铁圈为框,系皮条或绳索,可以调整鼓的音高。演奏时,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敲击鼓的另一面。两手节奏交错,技法丰富。在乐队中,将鼓放在演奏者前面的鼓架上,在歌舞中一般将鼓挂在身前。常用于声乐和舞蹈的演奏。

细筚篥:朝鲜族吹奏乐器。流行于朝鲜族聚居地区。用细竹管制成,长约25厘米,开有8个按音孔(前7后1),哨长4厘米,双簧。用于独奏和民间歌舞的伴奏。它的装饰性颤音很具有朝鲜族音乐的特色。

伽倻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拔乐器。它的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古筝。伽倻琴由共鸣箱、琴弦、琴码三部分组成。共鸣箱长150厘米,宽25厘米、中间厚5厘米。质料分别用梧桐树板和桦木板制作。琴线用蚕丝制作。共13根弦,琴弦的两头各固定在琴头和琴尾,在琴头有弦枕。13根琴弦用码子支柱,琴头可以左右移动,调节音阶。伽倻琴富有表演力,是善于表达民族柔和情感的民间乐器。因此,伽倻琴弹唱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短萧:朝鲜族吹奏乐器。朝鲜语称“单扫”。流行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形制如汉族洞箫,短细,长约35厘米,传统短萧,上端开一吹孔,管身开五个按音孔,可吹奏五声音阶的曲调。解放后改革的短萧,开七个按音孔,有的加键,并在吹孔与按音孔间加镶铜插口,可演奏七声音阶的乐曲。音色柔和高亮。

2、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朝鲜族建筑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色的建筑,朝鲜族文化中的建筑更是别具一格,他们的传统建筑主要是依山而建,以木板为主,间间相通,具有冬暖夏凉的效果。

构造简单,且美观特色,是人们眼中的一道风景线。那么,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朝鲜族建筑吧。

朝鲜族村落多半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房屋别具一格。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板隔成单间,各屋之间有门道相通。屋内设平地炕,炕底有火道,即使是严冬,室内也温暖如春。

朝鲜族的文化受汉族影响较深,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

3、复杂的朝鲜族的传统婚礼民俗

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朝鲜族姑娘更是美丽善良,现在很多男生都希望找个朝鲜族的姑娘结婚。但是没有几个人了解朝鲜族的婚礼民俗,朝鲜族的婚俗比较传统复杂,也让许多男生望而却步。朝鲜族的婚俗也是朝鲜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朝鲜族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下朝鲜族的传统婚礼的民俗都有哪些。

朝鲜族婚礼,非常特别的地方就是新郎要接受大桌。大桌是朝鲜族举行婚礼时专为新郎或新娘准备的筵席,大桌上摆放各种食品,其中最醒目的是嘴里叼着红色尖椒的煮熟的公鸡,隐喻着早生贵子。这时,新郎在伴郎及娘家男眷代表的陪同下坐在大桌前,喝下伴郎斟满的三杯酒,然后用饭。按照朝鲜族婚俗,新郎吃的饭里面有三个鸡蛋,寄托着生儿育女、生活美满的良好祝愿。新郎接受大桌后,新郎、新娘辞别新娘父母,将返回新郎家,至此,时代广场上的表演全部结束。

议婚

先由媒妁给男女两家提亲,如果两家人都满意,便由男方家长向女方家长递送“请婚书”。女方家长接到“请婚书”之后,再经媒妁回复“许婚书”。男方家长向女方家长递送“请婚书”时,附以“四柱单子”,所谓“四柱”,是指小伙子出生的“年、月、日、时”四项内容。女方家长核对男女双方的“四柱”,如果认为合适,便确定婚约,反之,便取消这门婚事。婚事一订,男女两家定吉日,兴趣行“冠礼”和“笄礼”。过去,朝鲜族小伙子都留辫子,成婚之前举行仪式,将辫子在头顶上挽成髻,并戴上冠,以示成年,谓之“冠礼”。所谓“笄礼”,也是通过一定的仪礼把姑娘的发辫盘成髻,叉上发钗。

大礼

大礼包括新郎的“初行”和兴趣行婚礼两个过程。新郎从自家前往新娘家附近的临时停留所叫做“初行”。结婚这天,新郎身着“纱帽冠带”,手持一把大摺扇或“阳伞”(一块长方形红布,两边拴有小棍。摺扇与阳伞均以摭脸。)骑马前往女方家举行婚礼。陪同新郎前往的有“上宾”、“雁夫”等人。“上宾”由父亲或叔父担任。前往新娘家时要携带“婚函”,里面装有赠给新娘的衣料和“许婚书”。新郎一行到临时停留所后稍事休息,准备参加婚礼。婚礼在新娘家里举行。先“函夫”向新娘家的女眷递交“婚函”。女眷用双手撩起裙子兜接,拿进屋里让其他女眷观看里面的礼物。

接着,由“雁夫”向新娘家递交用彩布包裹身子的木雁,用以表示忠贞不渝的爱情。新郎踏着踩布,徐徐步入新娘家的院内。新娘家把木雁放在踩布或一张小桌上,新郎用扇子轻轻地推移三下,尔后站在喜桌旁边。此时,新娘由两名“伴娘”搀扶,从屋里缓缓走出,站到新郎对面。这天新娘的打扮是,头挽“大发”,上戴“簇头里”,发钗上悬垂二两宽“发带”,垂于前胸两侧,身穿“长衣”。新郎新娘隔着喜桌相向而立,在司仪的主持下行交拜礼和合卺礼。所谓交拜礼是新郎和新娘互致跪拜礼。合卺礼则是新郎和新娘各斟一杯酒,相互敬饮。

婚礼结束,新郎走进新房接受“大桌”(婚席)。上炕前,先站在外屋地往炕里用力推动木雁。在“大桌”上摆满各种美味佳肴,最显眼的是嘴叼红辣椒昂首而卧的一只整公鸡。“大桌”上摆放酒食之后,新娘家的人先给新郎递“单子”。所谓“单子”是写有简单诗句的纸条,要求新郎赋诗和对,借以试探新郎的聪明才学。如果新郎和对不了,也可由“上宾”和对。

吃“大桌”上的菜肴之前,新郎先提出把每样菜都拣出一些敬赠给自己的父母和近亲,谓之“打奉送包”。之后,新郎同陪坐的人一起共餐“大桌”的菜肴。除“大桌”外,还要给新郎另上一个饭桌。新郎的饭碗里有3个剥了皮的熟鸡蛋,新郎不可全吃,须留1-2个给新娘吃。当新娘在新郎家接受“在桌”后吃饭时,亦如此。到夜晚入洞房时,把“大桌”上的果品菜肴拣出1-2样给新郎新娘吃夜宵。吃罢夜宵,由新郎解开新娘的“簇头里”,“大发”和祆带。接着,用两手同时掐灭两根烛火,共枕入睡。

后礼

后礼包括“于归”与“再行”。新郎在新娘家举行婚礼并住了3天后,同新娘一起返回自己家里,谓之“于归”。这时新郎依然骑马,新娘则坐轿。新娘要携带一些礼物,以备到新郎家第二天举行“家宴”时,赠送给新郎的父母及近亲。陪同新娘前往的人叫“上宾”,一般由新娘的父亲或叔父担任。新娘到新郎家后不举行婚礼,只接受“大桌”。“大桌”上的食物要原封不动地带回娘家,敬献给父母及亲眷。第二天早晨,新娘要亲下厨房点火做饭,借以显示炊事手艺。饭后举起行“家宴”,新郎新娘的父母及其他亲眷坐在一侧,新娘坐在一侧。新娘在一名新郎家女眷的指点下向公公、婆婆和其他亲属一一敬酒并赠送衣料、布袜等礼物。

“再行”是新郎在自家住3天后,陪同新娘回娘家去拜访岳父母。此时,村里的小伙子们要对新郎“上刑”,把新郎吊起来,用木棍抽打新郎的脚板,借以向新娘的父母索讨吃喝。在新娘家住上1-2天后,同新娘一起返回新郎家里。至此,婚事才算完全结束。

您可能还会喜欢:

吃新节,侗族的传统节日

侗族丰富多样的节庆、饮食习俗

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侗族日常食俗

详解:满族人不吃狗肉传说

4、伽倻琴,独具特色的朝鲜族乐器

辉煌灿烂的朝鲜族文化,是勤劳智慧的朝鲜族人民的成果。朝鲜族人民不仅辛勤劳作,而且还继承与发展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伽倻琴就是朝鲜族人民智慧的成果,它是朝鲜族独具特色的乐器,已经有上千的历史。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走进朝鲜族,了解一下伽倻琴吧。

伽倻琴,又称朝鲜筝,是朝鲜族弹拨弦鸣乐器。朝鲜语称嘎呀高。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伽倻琴,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筝制成。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筝基本一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伽倻琴的种类大体可分为“正乐伽倻琴”、“散调伽倻琴”、现代用的“21弦伽倻琴”等三种。

古代的伽倻琴,琴体是用独木刳成槽,琴尾呈羊角状,不加底板,因而音量较小又缺乏表现力;现在朝鲜族人民使用的伽倻琴,是经过很多世纪的流传改进并吸收其他民族乐器的优点而制成的。由于有底板而形成共鸣箱,显着增强了音量和丰富了音色。伽倻琴由琴框、面板、底板、琴柱和琴弦构成。琴身长约152厘米、宽17~21厘米。

琴框是长方形的边框,右为琴首,左为琴尾,上西蒙以呈拱形的薄水面板,采用长白山生长的纹细质松、易于振动的鱼鳞松或梧桐木制作,琴底有底板和琴脚,底板用栗木、琴框和琴柱使用红木或花梨木等质地较硬的木料制作琴首一端有凸起的岳山支弦,张有13条琴弦。琴柱安置在面板中部,排列呈雁行。每张一柱,可移动以调节育高。

新中国成立后,伽倻琴得到不断改革,已制成五声音阶18弦伽倻琴及七声音阶21弦伽倻琴。后者加大了共鸣箱,采用尼龙弦和尼龙钢丝弦,音响洪亮,音色优美动听。

伽倻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拔乐器。它的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古筝。伽倻琴富有表演力,是善于表达民族柔和情感的民间乐器。因此,伽倻琴弹唱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您可能还会喜欢:

朝鲜族名誉世界的饮食文化

最具朝鲜族特色的文艺表演:阿里郎

朝鲜文化:朝鲜族千人针的来源

朝鲜族特有的风俗之一:捣衣

5、朝鲜族传统食品:打糕的由来

打糕并不是汉族的特有食品。对于打糕其实小编也是有点陌生。看过吃过,但是却不知道它的由来。但是它在饮食文化中可是称作一绝,特别是在朝鲜族文化中,这可是著名的传统食品。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由来吧!

打糕是朝鲜族著名的传统风味食品,因为它是将蒸熟的糯米放到槽子里用木槌捶打制成,故名“打糕”。

打糕的历史比较长,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并称引绝饼已称为传统食品之一。如今,凡逢佳节或 红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顾名思义,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