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毁神星撞击地球 毁神星撞击地球会不会让地球毁灭

更新时间:2023-05-14 00:16:25作者:佚名

毁神星撞击地球 毁神星撞击地球会不会让地球毁灭

文章目录:

1、毁神星撞击地球?关于毁神星的所有资料

2、NASA拟建望远镜 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

3、幸神星存在吗,关于幸神星的所有资料

4、2036年陨石撞击地球是真的吗

5、中子星撞击地球会怎么样

6、猜你喜欢:

1、毁神星撞击地球?关于毁神星的所有资料

毁神星,是一颗对地球有危险的近地小行星。科学家们发现毁神星可能会在2029年和地球“擦肩而过”,但由于它的运行轨道被地球引力改变,它将于2036年重新“光临”地球。那么,毁神星撞击地球会是真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星座知识中了解一下。

毁神星(apophis),是一颗近地小行星。编号99942,英文名叫apophis。在埃及神话中,apophis是毁灭与黑暗之神,所以它的官方中文名,被译成“毁神星”。这是一颗直径约270米的近地小行星。如果撞上地球,释放的能量将达到广岛原子弹的2500倍。

最初(从2004年6月19日发现直到2004年12月27日)共近200次观测表明,这颗小行星将于gmt+8时间2029年4月14日4时49分到达距离地球东半球最近位置,于gmt+8时间当日5时20分左右与地球相撞概率为1/37(2.7%)。

若发生撞击,将释放6400万亿千焦能量,相当于1.53万亿千克(15.3亿吨)tnt炸药爆炸释出的能量。2013年1月观测报告表示,已经排除了2036年毁神星撞击地球的全部可能性。

毁神星的神话传说:

在埃及神话中,“阿波菲斯”是古老的邪恶和毁灭之魔,它的目的是让整个世界陷入永久的黑暗。天文学家将一颗正从外太空直奔地球而来的小行星也命名为“阿波菲斯”(毁神星),正是因为这颗小行星将对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性威胁。这颗小行星以前的名字叫做“2004mn4”,直径约有300米。据专家测算,“阿波菲斯”小行星将于2029年和地球“擦肩而过”,由于它的运行轨道被地球引力改变,它将于2036年重新“光临”地球。

毁神星是否会撞击地球:

根据2013年的最新观测,已经排除了2036年毁神星(apophis)撞击地球的全部可能性。这个确实是个好消息,因为这颗小行星实际上比我们认为的还要更大一些。但是毁神星带给我们教训了,并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我们正越来越擅寻找、发现和追踪这些小行星;另一方面,我们必须非常严肃地应对这种威胁。

毁神星大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造成毁灭性后果。它会直接摧毁撞击地点周围数百千米内的所有东西,并且产生整个地球都可以感受得到的影响。

毁神星把这种风险如实带到了公众面前。不过,科学家、工程师和宇航员创建了、b612基金会,专注于定位、确认,甚至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他们有这样、一个计划,创建一个被称为“前哨”的太空项目,用于追踪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在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科学家也打算创建一个类似的项、目,被称为neocam。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学家托马斯·穆勒认为,赫歇尔空间望远镜的数据显示,“阿波菲斯”跨度为1066英尺,级325米。比原先估计的885英尺(270米)大了20%左右。从反照率的计算上看,“阿波菲斯”还比原先设想的要暗一些。在刚刚发现“阿波菲斯”时,科学家认为其很可能撞击地球,但是最新的研究显示它会近距离掠过地球,而不会与地球发生碰撞,欧洲空间局的研究人员称赫歇尔红外望远镜可对阿波菲斯的物理特征进行详细测量,以便对这颗小行星未来的运行轨迹进行评估。

2、NASA拟建望远镜 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

小行星撞击地球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因此为了防止这灾难的发生,nasa拟建望远镜,为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给地球带来毁灭,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nasa拟建望远镜的具体情况?

nasa拟建望远镜 将于2025年升空

据《科学》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计划建造一款红外望远镜,希望其能监视可能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小行星,该望远镜将于2025年升空。

这款望远镜名为“近地天体监视任务”,将耗资5亿—6亿美元,脱胎于15年前提出的酝酿已久的“近地天体照相机”(neocam)项目。预计的发射时间也可以满足国会的要求——nasa应在2029年前“揪出”90%直径至少为140米的、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和彗星。

研究人员表示,红外望远镜必不可少,因为过去10年的经验表明,在可见光中几乎看不见、但在红外光中却很显眼的暗黑小行星的数量比人们曾经认为的要多。

然而,建造红外望远镜可能需要增加nasa的行星防御预算,每年1.5亿美元的预算大部分给了正在进行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dart计划于2021年发射,旨在测试能否改变小行星的轨道。目前还不清楚国会拨款机构是否支持nasa的这一计划,并为新的红外望远镜提供资金。

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学家艾米·迈因策尔领导的团队目前负责neocam项目,在过去的15年里,在nasa的支持下,他们改进了为望远镜提供动力的电子设备和传感器,能够在没有主动制冷的情况下工作。与此同时,工程师们大幅降低了探测器的“暗电流”,即探测器在漆黑环境下工作时产生的杂散噪声。

3、幸神星存在吗,关于幸神星的所有资料

幸神星是真实存在的吗?关于“幸神星很有可能称为太阳系的又一颗行星”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有多高?幸神星提喀最初是怎么被发现的?幸神星为什么被称为幸神星,名字的起源是什么?关于幸神星的所有资料,一起来星座知识看看吧!

还想要了解》》关于天狼星的传说

在2011年的时候,科学家在研究奥尔特云的时候发现在太阳系中可能存在一颗巨大的行星,距离太阳一万五千个天文单位,根据观测,这颗行星的质量是木星质量的四倍,由于受太阳引力的影响,很可能成为太阳系中的又一颗行星,并且根据研究,该星体主要有氢和氦组成,可能还存在卫星,被称为幸神星。

最早由科学家丹尼尔·惠特迈尔和约翰·马特瑟指出,幸神星的意思是掌管城市命运的希腊女神,虽然这颗星体还没有被确切的证实,但是如果随着深入的研究,幸神星很有可能称为太阳系的又一颗行星,这样太阳系就又回归九大行星的称谓,并且幸神星也将有可能称为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知识拓展:奥尔特云

奥尔特云又译欧特云,是一个假设包围着太阳系的球体云团,布满着不少不活跃的彗星,距离太阳约50,000至100,000个天文单位,最大半径差不多一光年,即太阳与比邻星距离的四分之一。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奥尔特云是50亿年前形成太阳及其行星的星云之残余物质,并包围着太阳系。

1932年,爱沙尼亚的天文学家提出彗星是来自太阳系外层边缘的云团。但在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便指出这个推论有矛盾的地方,即一个彗星不停来回太阳系内部与外部,终会被多种因素所摧毁,其生命周期决不会如太阳系的年龄长。该云团所受的太阳辐射较弱,非常稳定,存在数百万颗以上的彗星核,可以不停产生新彗星,去取代被摧毁的。另外人们相信,所有奥尔特云彗星的总质量,会是地球的5至100倍。

4、2036年陨石撞击地球是真的吗

陨石撞击地球会给地球带来眼中的灾难,会带来大量的尘埃,遮挡太阳光,使大量生物死亡等等,危害性极大,而有预言说2036年陨石撞击地球是真的吗?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答案吧!

2036年陨石撞击地球是真的吗:有可能,但概率低

一批国际科学家预测,地球或可能面临一场浩劫。一个名为阿波菲斯(apophis)的陨石可能于2036年4月撞击地球,它撞击的面积非常大,几乎等于整个英格兰。这些科学家提醒人们谨记在月历上圈出2036年4月13日,届时阿波菲斯将非常接近地球。

5、中子星撞击地球会怎么样

宇宙中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体就是中子星,而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重金属元素很有可能来自于中子星碰撞的大爆炸,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中子星撞击地球会怎么样?一起来看看吧!

中子星撞击地球会怎么样

有人说,一个子弹大小的中子星,并不会使地球爆炸,而是会出现一些很奇怪的现象。假如这颗子弹大小的中子星掉落到地球。起初,地球吸引力就会使得它不断地下落,由于它下降的速度非常快,再加上它自身的重力,它就会像旋风一样直插地底,不断地挤向地心。

由于具有极强的冲击波,如同一颗几十亿吨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一样,人们会明显感到地面在震动。地面上很快就会留下一个大坑,但入口洞却不知所踪,子弹也会直直地穿透地壳,它的下落也会挤压和气化阻挡在它前方的地幔。最后,这颗子弹大小的中子星会慢慢停下来,卡在地球中央铁镣核心中的某处,最终会停留在地幔的某个地方,慢慢的膨胀成为地球的一部分。

同理,只要中子星靠近地球,地球上的大气都会被吸走,水也会被吸走。如果这颗中子星砸向地球,那么必然伴随着超高温,地球肯定承受不了这样的撞击和温度,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大爆炸,甚至会毁灭地球。

中子星的特征

脉冲星

中子星的表面温度约为一百一十万度,辐射χ射线、γ射线和可见光。中子星有极强的磁场,它使中子星沿着磁极方向发射束状无线电波(射电波)。中子星自转非常快,能达到每秒几百转。中子星的磁极与两极通常不吻合,所以如果中子星的磁极恰好朝向地球,那么随着自转,中子星发出的射电波束就会像一座旋转的灯塔那样一次次扫过地球,形成射电脉冲。人们又称这样的天体为“脉冲星”。

史瓦西半径

超新星爆发后,如果星核的质量超过了太阳质量的两至三倍,那它将继续坍缩,最后成为一个体积无限小而密度无穷大的奇点,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围绕着这个奇点的是一个“无法返回”的区域,这个区域的边界称为“视野”或“事件地平”,区域的半径叫做“史瓦西半径”。任何进入这个区域的物质,包括光线,都无法摆脱这个奇点的巨大引力而逃逸,它们就像掉进了一个无底深渊,永远不可能返回。

磁星

“磁星”(magnetar)是中子星的一种,它们均拥有极强的磁场,透过其产生的衰变,使之能源源不绝地释出高能量电磁辐射,以x射线及γ射线为主。磁星的理论于1992年由科学家罗伯特·邓肯(robert duncan)及克里斯托佛·汤普森(christopher thompson)首先提出,在其后几年间,这个假设得到广泛接纳,去解释软γ射线复发源(soft gamma repeater)及不规则x射线脉冲星(anomalous x-ray pulsar)等可观测天体。

当黑洞与中子星相遇

在两者相距200~300亿公里时,中子星表层物质发生不稳定,磁场有明显的异常波动。当两者相距达到100亿公里时,中子星的外物质便会飞逸而出,并在黑洞周边高速环绕,之后中子星便向黑洞“奇点”做螺旋形下坠运动。当到50亿公里时,黑洞和中子星的磁场剧烈碰撞,并放出大量电子和光,之后中子星的能量便会慢慢消耗,而后被黑洞吞没,其时间依据中子星的体积而论,但一般不会超过6个小时。

6、猜你喜欢: